4小说网 > 三国,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 > 第四十六章 出师表(感谢追读)
加入书架推荐本书

第四十六章 出师表(感谢追读)

小说:三国,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作者:一骑若游龙字数:2647更新时间 : 2024-06-17 00:15:42
    刘邦这一拍手,没有留神,将桌案上的一众公文碰翻了,洒落一地。

    “哟哟哟,罪过罪过!”刘邦吓一跳,连忙起身捡拾:“丞相别急,朕来捡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将刘邦扶住:“陛下,不妨事,内容臣都记得,让下人来吧。”

    “哎,朕碰翻的,自然是该由朕来…这是什么?”

    刘邦话说到一半,发现了一卷别样的竹简奏章,竹简上处处破损,显然是有段时间了,但是上面却一尘不染,光亮如新,显然是时时擦拭的,十分奇怪。

    刘邦顾不上其他奏章,抓起这卷竹简,拆开金丝系带,正要打开看时又止住了:“丞相,朕能看看吗?”

    诸葛亮一见这卷奏章,神情也变得有些怪异,似乎有些为难,但还是说道:“陛下请。”

    刘邦摊开竹简,只见奏章开头就是三个大字:出师表!

    “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、益州疲弊…”刘邦先是默看,看到后面忍不住读出了声。一篇文章,刘邦一字不落的全部读完了,然后慢慢地将竹简卷了起来,一句话也没说。

    诸葛亮心中有些不安,说道:“此是臣…早在白帝城先帝托孤时所写…”

    刘邦轻声应了一句:“嗯,那这出师表现在就没什么用了。不过朕想代太子收下。”

    他自小不曾读过什么书,整日与沛县的老兄弟们斗鸡遛狗,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市井无赖,街头混混,但是要说到义,他比谁都清楚。因此,那些老兄弟们才能跟着他一路从沛县,走到关中,走到蜀地,走到大汉开国。

    而今天,这一篇《出师表》,算是实打实地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做忠。

    他甚至有这样的一个想法,就是把那些老兄弟们都绑在一起,拧成团儿,也比不上这一表的忠心。

    “大汉是朕开创的,是朕的大汉,但也是天下的大汉。朕替这大汉,替天下,给丞相一拜。”

    刘邦正要俯身欲拜,却见诸葛亮已经抢先跪在了地上:“先帝对臣有知遇之恩,托孤之重,臣,不敢不效死力!如今,亮更得陛下器重,情愿肝脑涂地!”

    “起来起来!”刘邦连忙将诸葛亮扶起:“咱们都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,你我君臣一心,再谋大事!”

    诸葛亮被扶起后,刘邦岔开了话题:“刚刚咱说到哪儿了?哦,无当飞军,朕暂时只是有这么个想法,既然北伐还有些时日,这个事也可以再拖一拖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曹丕一死,孙权这个皇帝那是当定了。而且朕猜,他不仅当皇帝,还会发兵向北,攻打魏国!嘿嘿嘿,也好,咱们让他先去做这个出头鸟,不过我们该有的准备还是要做的!”

    诸葛亮说道:“陛下,汉中道路险阻,不亚于蜀中。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可若是此时将粮草运往汉中,只怕是徒增消耗啊。”

    刘邦摆手:“不,朕不是说这些明面上的准备。去年的时候,朕不是命你在成都发布消息说,魏、吴两地,若有人来投,便设为队率么?”

    诸葛亮记得此事:“不错,但是陛下当时只让在成都发布此消息,而不准消息泄露魏、吴两地。此消息难道不是为了激起蜀地百姓的从征之愿吗?”

    “这蜀地才能召集多少兵马啊?朕可是真的想要那魏、吴两地的人才!前些年,夷陵大战,魏国在一旁坐山观虎斗,你不是说那黄权被逼无路不肯投吴而降了魏么?”

    “朕就是要那不肯在魏、吴两地的人,也来投蜀!对了,有一点,消息传出去了,不能是刻意为之,只能是当做不经意流出!”

    诸葛亮依旧不明白刘邦的深意,不过还是应了下来:“此事不难。”

    “嗯,说起这事,你有那种能拉拢过来的人选吗?朕现在就想搞点小动作了。”刘邦坏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诸葛亮被刘邦问住了,愁眉紧锁,在脑海中一一筛选了起来。

    刘邦见他想得困难,提示道:“你别想魏吴两地的,他们要来不是这一时的事,就先从我大汉投过去的人里想,有没有?”

    诸葛亮受了刘邦提醒,马上就想到了:“有!陛下,还真有一人!”

    “谁?”

    “上庸孟达!”

    刘邦一听还有真有,一下子来了精神:“此人怎样?说来听听!”

    “先帝曾派义子刘封与孟达驻守上庸,后刘封时常欺凌孟达,以致孟达叛汉投魏,后刘封被先帝赐死。孟达投魏后,极受曹丕恩遇,而被魏国群臣妒忌。眼下曹丕一死,或可真能将孟达诱回!”诸葛亮越说越激动起来。

    “诱回?不不不,这种人不能诱回,一点小小的欺辱都忍受不了,便是诱回,难保不会再叛!不过,诱还是要诱的,咱们在交州恶心了一下孙权,那自然也是要恶心一下曹丕的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提醒道:“陛下,曹丕已经死了。”

    “他儿子叫什么?”

    “听闻消息,登基的或许是他的儿子,曹睿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恶心他儿子曹睿!”

    诸葛亮忍着笑意点头答应:“好,臣回头便给孟达写信。”

    “不,你别写,朕来写,朕亲自写!”刘邦这些时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连忙包揽下了这件差事:“顺便将这件事也透露给东吴,让孙权知道。这样,他在东边,才肯卖力气!”

    诸葛亮颇有些震撼,这位对权谋的运用和人心的揣测真可谓登峰造极,这么一看,孙权和曹睿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啊!

    “行了,没其他事了,朕先回去写信了。丞相你这段时间一定先稳住南中,等孟达和东吴两边有了好消息,即刻出兵北伐!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!”诸葛亮拱手应下。

    出了丞相府,身边的执金吾见刘邦手中多了一卷竹简,就有人想上前代劳拿起,不想,被刘邦一把躲过。

    “哎,这个不能碰,很贵重,当心碰坏了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永安。

    李严望着手中的信件,竭力克制,但最终还是忍不住将信捏成了一团,来回走动:“东吴背信弃义,孙权竟然还敢称帝!陛下竟然还答应了!伐吴是不可能伐吴了,诸葛亮根本就是在骗我…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出头之日?要一辈子在这永安坐牢吗!”

    “报,成都有令使来到。”

    “请进来。”李严将那一团信件塞进了衣袖中,回到位置坐下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传令的令使进入主厅:“丞相有令,命永安筹措军粮五万斛,不得有误!”

    “五万?”李严忍不住叫出了声。

    令使传达完命令后,也不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李严。

    “李严…接令。”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