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小说网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59章 各人的命运
加入书架推荐本书

第359章 各人的命运

小说: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作者:见月明字数:5708更新时间 : 2024-06-12 00:37:12
    两人事无巨细,花了很长时间才讲完。

    让陈景恪对淡马锡的事情,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。

    一个天真,认为等一切步入正轨,那些人就能安生做生意。

    一个无脑袒护,明知道出问题还帮着遮掩。

    最终事情不可收拾。

    他倒是没有责备两人,而是对许柴佬说道:

    “将在那边的心得写出来吧,这是一次很生动的例子,能帮朝廷少走很多弯路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羞愧的道:“是,我会尽快写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点点头,转而说道:“去衙门报到了吗?”

    许柴佬连忙说道:“去了,只是过年休沐,吏部让我在家中等待几日,我就和岑兄来向伴读请罪了。”

    过年期间虽然中枢各衙门都留有人值班,但一般的小事儿都会推到假期结束才会处理。

    许柴佬和岑信通的事情说起来不算小,但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。

    陈景恪就问道:“接下来你们可有什么打算?”

    两人相视苦笑,岑信通回道:“下官罪无可恕……只求能不连累家人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亦说道:“戴罪之身,何感言未来,只求朝廷能宽恕家小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说道:“此事首过在我,用人不当才导致今日之果。”

    “我还没有推卸责任的习惯,你二人无需如此。”

    二人连忙再次下拜:“皆下官之过矣,岂敢连累伴读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说道:“连累不连累的就不要再说了,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在。”

    “你二人性命可保,但该有的惩处是少不了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……”他看向岑信通,说道:

    “你身份特殊罪过也更大,死罪可免活罪难逃,就全家流放极乐岛吧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顿时就知道,当日船上发生的事情,早已经传到陈景恪耳朵里了。

    此举无异于背弃恩主另投他人。

    陈景恪非但没有怪罪,反而成全了他。

    这让他既是羞愧,又是感激。

    “下官愧对伴读,愿来生当牛做马报答您的恩情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没有再理他,转而对许柴佬说:

    “你官是当不了了,去沧海省当个智囊吧,顺便好好的把经验写出来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亦起身道谢。

    之后陈景恪也没再多说什么,就端茶送客了。

    从朝廷方面来说,此事是他用人失当,要担责任。

    但从个人角度来看,自己给了他们那么大的信任,结果就弄成了这個样子。

    陈景恪又不是真的圣母,怎么可能还和没事儿人一样。

    杀倒是不至于,但还想在大明做官是别想了。

    让许柴佬去沧海省当个幕僚智囊,已经是对他最后的宽容了。

   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也是废物利用。

    毕竟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,对大明来说是非常宝贵的。

    用好了,能让沧海省少走很多弯路。

    岑信通想去秦国投奔朱樉,那就成全他好了。

    朱樉带着几万人去小亚细亚,将要面对的困难非常多。

    岑信通在能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,他过去能出一点力算一点。

    水土不服死在半路,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。

    目送两人离开,他就起身去了书房,将大同思想拿出来进行新一轮的修改。

    且说许柴佬和岑信通两人,走出陈府大门后都深深地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然后不约而同的朝大门深深下拜。

    陈景恪说的话,基本就是最终处置办法,所以他们和家人的命都保住了。

    之后两人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。

    许柴佬先起身行礼道:“谢岑兄一直以来的帮助,我愧对兄矣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受了他一礼,说道:“好了,此事过去了,就不要再提了。”

    “所幸,陈伴读宽仁,放过了我们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以后我们兄弟天各一方,不知还能否有相见之日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愧疚的道:“兄此行务必保重身体,来日方长我们必有再见之日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不置可否,继续说道:“秦国初立,秦王那里急缺人手,我某个一官半职应该不难。”

    “倒是你,想好以后怎么办了吗?”

    许柴佬叹道:“先去沧海省吧,把陈伴读吩咐之事做好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问道:“以后呢?”

    许柴佬听出他话里有话,就问道:“岑兄但有指教不妨直说,你我兄弟无需见外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点点头,说道:“伱在大明已经没有出仕的机会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出身商贾之家,就算被家族除籍,本也无出仕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是陈伴读一力支持,才让你当上了淡马锡总督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你在那里能做出一番成绩,再有陈伴读在朝中支持,或可抹平身份上的缺陷。”

    “可惜……”

    “现在就算陈伴读依然力挺你都没用了。”

    资历这个东西非常重要,即便是乱世的时候,也同样讲究资历。

    只不过,乱世的时候,有真才实学的人晋升更快。

    甚至可以在短期内连续升迁。

    一个稳定的政权,用人更讲究规则。

    大明已经进入二代君主统治时期,用人制度早就已经固定下来。

    升迁制度,也有严格的标准。

    就算皇帝想提拔一个人,也要按照标准来。

    陈景恪迄今为止依然只是太子伴读,当然,他还有个驸马都尉的身份。

    以前他是以幕僚的身份存在,给皇帝献计献策的。

    在官面上,他的身份依然是驸马都尉、太子伴读,群臣不会说什么。

    现在要是让他当六部尚书,乃至内阁学士,都会引起朝野反对。

    能力归能力,规矩是规矩。

    今天你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破例,明天就会有人以此为幌子滥用亲信。

    许柴佬出身商贾之家,且前半辈子都没做过官,几乎没有出仕的可能。

    淡马锡属于新得的领土,朝中之人并不是太在乎那里。

    再加上陈景恪的支持,才给了他一步登天的机会。

    如果他能做出成绩,一切都好说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,新设的特区沧海省,绝对有他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在沧海省再做出一些成绩,资历方面的短板也能补齐了。

    可惜,没有如果。

    现在大明官场,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。

    能去沧海省当个幕僚,还是看在陈景恪的面子上,以及他在淡马锡工作的经历。

    这个道理许柴佬自然也懂,就苦笑道:

    “可是,现在我还有的选择吗?总不能继续回去经商吧?”

    岑信通摇头说道:“商人乃贱业,还不容易脱身怎么能重新回去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不为自己考虑,也要为子孙计。”

    “我的意思是,为何一定要留在大明?藩属国一样可以施展才华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心中一动,说道:“楚国?”

    岑信通颔首道:“难道不可以吗?楚王矢志革新,对你又礼遇有加,你去投奔必获重用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所有所思的道:“你让我回去祭祀父母,就是为了试探楚王对我的态度对吧?”

    岑信通也没有隐瞒,点头说道:

    “是的,我一直在关注楚国,知道楚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,一直想采用新法。”

    “故而让你回去祭祖,以作试探。”

    “让你回去祭祖,还有个原因,告诉世人你不忘本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点非常重要。”

    “平时没有任何用处,关键时刻往往非常致命。”

    华夏重祖宗、重礼法、重宗族。

    真就是宗族虐我千百遍,我必须待宗族如初恋。

    多少人,因为被宗族欺凌,发达后宗族来投奔而不接受,被人弹劾丢官。

    当然了,被宗族欺凌除籍,正常情况下就算不相认也没关系。

    但如果你能不计前嫌,主动去化解仇怨,大家对你的评价就会高上许多。

    越是身处高位,这一点就越重要。

    许柴佬虽然是汉人,但自幼生活在南洋对官场的了解不多,并不知道这一点。

    岑信通不一样,他很清楚官场的一些潜规则,所以才提议许柴佬去祭拜父母。

    可以说,他为了许柴佬是真的操碎了心。

    想通了这一切,许柴佬感动的道:“岑兄厚恩……我该如何报答啊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摇摇头,说道:“这些话就莫要说了,还是想想以后的事情吧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说道:“岑兄都如此为我谋划了,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。”

    “待我先去沧海省,将陈伴读吩咐的事情完成就去楚国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欣慰的道:“你能想得通就好,在沧海省的时候也要多和楚王联系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点点头,突然愧疚的道:“就是愧对陈伴读的信任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正色道:“你去了楚国,才能更好的报答陈伴读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愣了一下,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岑信通说道:“陈伴读的计划你很清楚,以楚国和淡马锡为核心,控制整个南洋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在南洋传播华夏文化,彻底对此地完成同化。”

    “你去楚国推行新政,然后和淡马锡配合,完成对南洋的控制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利用楚国的强势,在整个南洋推行华夏文化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下意识的压低声音道:

    “如果我没猜错,大明准备对南洋的蛮夷国动手了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惊讶的道:“你是如何知道的?”

    岑信通说道:“秦王对南洋大族动手,就是信号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疑惑不已: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他怎么就没看出来?

    岑信通解释道:“你还是不懂大人物的想法,他们从来不会大动干戈的做无用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况且陈伴读的计划是同化整个南洋,将南洋大族铲除,谁来执行这个计划?”

    许柴佬依然很疑惑:“现在南洋蛮夷在名义上,全部都是大明的藩属,朝廷如何对他们动手?”

    岑信通摇头道:“不知道,我手里的信息太少,只能分析出这么多。”

    “但朝廷既然这么做了,定然已经有了后手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点点头,尽管很疑惑,但他并不怀疑岑信通的判断。

    如果朝廷真的要对南洋蛮夷国动手,确实是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。

    更何况,楚王本就对他礼遇有加。

    直接去当国相啥的就不想了,但定然能获得重用。

    而且,吕宋岛本就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。

    虽然大部分熟人都已经没了,可依然有很深的感情在,去那里或许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点头说道:“此事我会留意,如果朝廷真准备对南洋动手,我定然会做出配合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叮嘱道:“记住要快,必须赶在朝廷动手之前去楚国。”

    许柴佬点头道:“我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之后两人就开始收拾行李,变卖在大明的家产。

    四日后各自的处置结果下来了,许柴佬罢官免职,岑信通全家流放秦国极乐岛。

    两人再次去向陈景恪告别,然后就离京各自踏上了新的旅途。

    岑信通带着全家先去了泉州,在那里等待了三个多月,然后搭乘朝廷下西洋的舰队出发前往极乐岛。

    一路走走停停,用了小半年才到达目的地。

    踏上岛屿,他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。

    从环境到动植物,与之前见到过的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但有一点他能肯定,这座岛屿面积不大气候恶劣,根本就不适合建立一个国家。

    太上皇和皇帝为何要将秦国建立在这里?

    难道真的是流放吗?

    岑信通一百个不信。

    那么……看了看手里的地图,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小亚细亚以及周边的土地上。

    恐怕这才是让秦王过来的真正目的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的表情就亢奋起来。

    秦国的目标越大,才越有他施展的空间。

    他没有再多做停留,找到码头的官吏,让他们帮忙通报秦王。

    大约半个月后,朱樉终于接见了他。

    见面之后,朱樉一举客套话都没说,直接布置了任务:

    “杏红去了小亚细亚探查情报,她一个女人行事多有不便,你去帮她吧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立即接受了命令,将家人安顿好之后,就乘船去了目的地。

    船只并没有直接去小亚细亚大陆,而是停靠在了一处海湾的一座繁华小岛上。

    在这里他见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杏红。

    只见她穿着当地服饰,脸上挂着从容自信的笑容。

    见到岑信通,她笑着说道:“岑百户,你真的来了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行礼道:“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,你喊我的名字就可以了。”

    “奉大王命,前来协助你工作。”

    “有什么任务,请尽管吩咐。”

    杏红表情也变得郑重起来,说道:“我们脚下这座岛,名为巴士林。”

    “拥有宝贵的淡水还盛产珍珠,又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,同样也是进入大陆的跳板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这里被数个大国统治过。”

    “蒙古人到来后,这里的霸主国被消灭,巴士林就成了半无主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被几个番蛮大族控制着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的第一个任务,就是花钱把这座岛买下来。”

    岑信通没有问‘对方要是不卖怎么办’这样的蠢话,而是兴奋的道:

    “好,在下一定配合杏红姑娘,拿下此岛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