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李严收心

小说:三国,汉高祖亲自匡扶汉室作者:一骑若游龙字数:2640更新时间 : 2024-06-02 08:42:20
    “陛下,前面就是龙泉山,祭台简易搭建,遵循了陛下不要铺张浪费的旨意。”

    “嗯,李大人做得很好。”刘邦坐在车驾里赞扬李严:“永安有李大人镇守,朕的心里很是放心。”

    李严闻言,呆若木鸡。

    刘邦也不再多说什么,只坐在马车里,缓缓离去。

    刘邦和李严的简短对话,周围的人都听得十分清楚,尤其是那些益州派的官员,一个个呆愣得不知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三月时,陛下曾托孤于李严,任为中都护,统内外军事,留镇永安。当时李严就已经看出陛下时日无多,特告假称回成都打点行李,搬动家眷。

    陛下和诸葛亮都未对此提出异议。

    实则李严是想留在成都,拖到陛下驾崩,再在朝中利用人脉周旋一番,不去永安镇守。

    可谁知陛下竟病体痊愈,转危为安,并且还返回成都了。

    他本来只当陛下忘却此事,不曾想陛下竟一直记得,今日还着重提起此事,这下,怕是谁也留不住他了。而益州派官员所在意的是,李严一走,诸葛亮便一家独大,那时,益州派便是彻底的“难以翻身”了。

    就在李严如遭棒喝,垂头丧气的时候,诸葛亮却缓缓走到了李严的身边:“李大人莫非不愿去永安吗?”

    李严看了诸葛亮一眼,收拾了心情:“焉有此事?但凡陛下有命,万死不辞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点头笑道:“那亮便先庆贺李大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凡是皇命,皆是职责,有何可贺?”李严说得大义凛然,但是诸葛亮知道,他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。

    “李大人,陛下心中所忧何事,你可知晓?”

    “陛下…思念关张两位将军,心中所念,无非伐吴,报仇雪恨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肯定了他的回答:“不错,陛下身系天命,虽有夷陵之败却也龙回旧地,这伐吴之事,便是陛下心头大事。亮以为,以陛下的脾气,三年五载,伐吴之事或当重提也说不定…”

    诸葛亮说到一半,就没继续说下去了,策马悠悠然地跟随刘邦的车驾离去。

    聪明人点到为止。

    李严就是聪明人,他很快品味出了诸葛亮没说完的话,若是再兴兵伐吴…那永安可就首当其冲,他李严镇守永安,到时就算不是统军主帅,也是御兵大将,风头谁人能敌?

    可很快,李严缓缓摇头,季汉刚刚立国就遭遇了夷陵惨败,现在国中一穷二白,想恢复元气再兴兵伐吴,谈何容易?

    没个十年八载,国中难起刀兵,可十年八载之后,他李严还能再上疆场吗?

    就在李严独自一人胡思乱想之际,谯周却凑了上来:“恭喜李大人。”

    “你也来贺什么喜?”李严认得他,颇有学识,懂经略天文,算是个人才。

    “李大人莫非不知?我前些日子就曾听说陛下在白帝城斩了一名叫王冲的牙门将,已放出消息,所斩的乃是白帝之子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我也听说了,与我何干?”李严有些糊涂了。

    谯周神秘一笑:“总之恭喜李大人便是了。”说完,施施然离去。

    李严有些不明白谯周的意思。

    望着接连离去的三人,他缓缓呼出一口浊气,算了,事已至此,也是木已成舟了。不说诸葛亮和那个叫谯周的小子在搞什么鬼,单是陛下的命令就无法违背。

    且先去永安,其他的回头再说吧。

    诸葛亮和谯周二人与李严的一番言语,早就被刘邦看见了,见诸葛亮骑马而来,出声问道:“他同意了?”

    “陛下有命,如何不从?臣只不过是为了让他心安罢了。”

    刘邦缓缓点头,早在白帝城的十几日里,他就将这帮臣子的秉性性格一一向诸葛亮询问了个遍,这次回成都,也算是稍微认识一下。

    这个李严,刘邦一眼就看出他其志不小,让他远离成都,就藩永安,必不会甘心,不过既然是自己的后代子孙临终托孤之人,刘邦也就不好说什么。

    想了想,刘邦仍旧说道:“留他一人驻守永安,不会有事吧?”

    诸葛亮回道:“陛下…若不放心,可命陈到一同驻守,万无一失。”

    刘邦眼神一亮,陈到他是见过的,亦是一员猛将,更喜的是,此人不饮酒!虽然不饮酒不代表不会误事,但总归要比一个酒徒要让人放心些。

    刘邦沉吟片刻,摇了摇头:“不,陈到朕有留用,包括那个赵云,这两个人不能调走。既是刘备的安排,那就这么安排吧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听到刘邦在自己面前提起刘备,心中五味杂陈,也不知说什么好。

    刘邦看了诸葛亮一眼,说道:“丞相啊。”

    “臣在。”

    “人的寿数天定,谁也左右不了。好比朕,当初征讨英布的时候中了一箭,但是没死,这就是朕的天命。朕来兴复大汉,自然也就是上天的旨意,朕想,这也是你的愿望吧?别下马,就坐着说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坐在马上,仍是低首说道:“兴复大汉,既是先帝之志,也是臣平生大愿,更是诸多蜀汉军民奋斗的目标!”

    “好,既然朕与你君臣一愿,那以后还麻烦丞相你多多劝谏才是。还有啊,朕刚刚也说了,命数这种事,别太在意,伤心不怕,就怕伤心又伤身啊。”

    刘邦嘴上劝说着,心中却是说不出来的羡慕,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这种忠心耿耿,死命效力的臣子呢?

    诸葛亮连忙应允:“谢陛下关心,臣定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”

    他明白,这是高祖在提点自己,对先帝之事,不要太过伤心。

    “这话好听,朕爱听!”刘邦笑着放下了窗帘,不再与诸葛亮交谈。

    窗帘刚刚放下,刘邦脸上的笑意顿时就收了起来,面色冷峻异常,和刚刚开怀大笑的样子判若两人。

    自己这个“不肖子孙”看起来还是有些本事的,最起码识人的本事就很不错,身边围拢的都是忠义之士。这个诸葛亮更是不得了,当初甚至一眼就能看出自己不是本尊,实在是厉害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才,能被收入麾下,足见“刘备”的过人之处。对于他的一些人员安排,自己最好就不要调动了,这个李严虽有不平之意,却无造乱之心,可用。

    现在诸葛亮和李严两个托孤大臣都没什么大问题的话,接下来,便要考虑怎么解决那个造反的雍闿了。

    刘邦独自一人坐在马车里思索半天,却发现自己好像总也想不到点子上,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终于,在车驾快到抵达祭台的时候,刘邦这才抬起头恍然大悟:“朕现在有多少兵啊?”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