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小说网 > 一路荣华 > 第276章 边鼓
加入书架推荐本书

第276章 边鼓

小说:一路荣华作者:悠悠忘忧字数:3775更新时间 : 2017-03-14 17:53:56
    已是五月的天气,处处都透着暖意,可寿康宫内,却渗出了一阵让人心悸的寒意。

    “母后,您这又是何必?各自退让一步不好吗?您就应了,让灵儿去漠北,她乐得逍遥,您也眼不见为净,好好将养您的身子,有重孙在您身边咿呀学语,颐养天年长命百岁,好不好?”

    见嘉元帝的脸色也不太好看,皇后软语劝着。

    太后粗喘着气,想要说的话酝酿了许久,最终,满含戾气的撂下了一句“除非哀家死”,便径直躺下了,一边,却还翻了个身,将背影留给了嘉元帝和皇后。

    殿内死一般的沉寂。

    心中万分为难,皇后看看不愿意搭理人的太后,再看看面色铁青的嘉元帝,心中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皇上,母后身子不适,您还有政务要处理,不如先回泰和殿吧,臣妾在这儿侍奉母后,等皇上忙完了再过来陪伴母后便是。”

    皇后适时地给了个台阶。

    顺势而下,嘉元帝点了点头,起身嘱咐了皇后几句,转身出了寿康宫。

    虽有端午节的喜庆,可一连几日,宫里的气氛都有些低迷,而宫外的公主府,喧嚣热络,到了午后眼光明媚时,还有婉转动人的戏曲悠扬飘出。

    怡心苑里,白璎珞正站在高脚几前修剪新长出来的一盆双色菊,看着她挺着肚子却还拿着剪刀,身旁的廖婆子一脸的急切,终于,还是忍住了没说。

    等到一盆花修剪出了预想的形状,沉香接过剪刀递给小丫鬟去收起来,一边取了帕子服侍白璎珞净手,廖婆子才念着“阿弥陀佛”放下了心。

    “夫人,外头阳光正好,又没有风,奴婢扶您去院子里走走吧……”

    流苏掀了帘子从外头进来道。

    白璎珞笑着点了点头,搭着流苏的手出了门。

    自打过完端午,怡心苑上上下下的人都跟着紧张起来,灶上更是不分时辰的备着热水,而白璎珞,也听了稳婆的话,每日多在院子里走动走动,利于将来生辰。

    白璎珞方绕着院墙走了一圈,院门外跑进了一个小丫鬟,说白老太太来了。

    缓步朝外走着,走到二门处,便看见了白老太太的软轿。

    从轿子里出来,白老太太穿着一身端正的超品诰命服饰。

    “祖母,您要进宫?”

    上前搀着白老太太的手,白璎珞面上有些不忍,“祖母,您身子也不好,太后娘娘不是老早就免了您进宫请安的吗?您何苦为了我这么奔波。”

    见白璎珞猜到了自己进宫的用意,又看她一脸黯然,是真的担心自己,白老太太笑呵呵的拍了拍她的手,“若是太后好好儿的,我自然不用进宫去请安,可如今她凤体有恙,皇后娘娘又下了口谕,我若是还不进宫,就说不过去了,怎么也要去看一趟的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旁的事,祖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,又该在什么时机说,你啊,就别替我担心了,祖母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儿。”

    白老太太说着,还嗔怨的瞪了白璎珞一眼。

    知晓祖母是安慰自己的,白璎珞笑了笑,再未多言,陪着老太太说了会儿话,眼看时辰差不多了,才将她送出门。

    白老太太到宫门口时,已经有内务府得了通知的内侍抬着软轿候着了,验了对牌,换乘了软轿,一炷香的功夫,白老太太便坐在了寿康宫内殿。

    太后与白老太太也算是自小的情分,见到她来,精神不由的便好了几分。

    “都说您病了,可我瞧着您精神头倒好,可见是那些人以讹传讹,没病也将您传的病了。”

    打量着太后的气色,白老太太面带喜意的说道:“方才一路过来,我闻到了茉莉花的香味呢,我记得,太后娘娘最喜欢茉莉花的清香呢,要不,我陪您去御花园走走?”

    这些日子,进宫来的外命妇们,无一不是一脸关怀的让她以己身为念,好好休养好好调理身子,连带着说什么皇上和皇后孝心可嘉,如今又有两个小皇子,皇室子嗣延绵,好像她得了病就是多么扫兴的事一般。

    可唯有白老太太说她没病,太后原本冷冰冰的脸上,顿时柔和了几分。

    “哀家也觉得没病,都是那些太医,成日里说这说那,皇帝和皇后也都以为多大的事儿,让哀家也觉得自己真病了。”

    嘟囔的说着,太后回头看了一眼路嬷嬷。

    路嬷嬷忙吩咐着宫婢取出太后的衣服,服侍着她穿戴好又净了面上了妆。

    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寿康宫,朝御花园走去。

    火红的石榴花,素白的茉莉花,还有池塘里含苞欲放的睡莲,一眼望去,虽还没到盛夏,偌大的御花园已是姹紫嫣红。

    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花香,偶有清风吹过,鼻尖便荡漾起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舒爽,太后不自禁的就长舒了几口气。

    “成日在宫里窝着,哀家可是许久都没出来透一口气了,还是你们这些老人懂哀家的心思。”

    轻声说着,太后亲热的拉起了白老太太的手,二人步履平稳的在石径小道上走着。

    “太后虽在后/宫,可心系社稷,又要注意着宫里的动向,说起来是清闲,其实心里操劳着呢。”

    白老太太有些惆怅的叹着,太后听在耳中,心里却愈发舒畅,不自禁的便顺着白老太太的话说了下去,“可不是嘛,自打皇帝登了基,哀家这心,可是一日都没放下。这几年,他处事愈发沉稳,皇后也让哀家省心不少,哀家才稍微轻松些,可这操劳的心思,却是一点儿都没少。”

    说着,似是想起了倾城公主,太后原本带了几分笑意的脸色,又渐渐的敛了起来。

    白老太太注意到,不动声色的说道: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您就是太顾着旁人,不顾惜自己个儿了。”

    太后无奈的叹了口气,拍了拍白老太太的手道:“还是你们好,有时候想想,哀家可是真的羡慕你们。”

    白老太太笑呵呵的放缓脚步,不露痕迹的奉承道:“太后这样说,我们几个老婆子可真是要诚惶诚恐了。如今,皇上贤明,皇后宽和,朝内一片清平富饶,可不论谁提起来,都要赞太后一句仁厚圣明。太子虽是储君,却已有博学睿智的贤名,东宫又添了两位小皇子,皇家子嗣延绵,太后四世同堂。论起来,太后娘娘才是这天底下独一份儿的福寿安康,可是我们羡慕都羡慕不来的。”

    当年辅助嘉元帝登基,太后为此没少花费心血,及至新帝登基,为安抚臣心,平和后/宫,太后为此呕心沥血,直到嘉元帝成年后一切都步入正轨,太后才安心的退居幕后颐养天年。

    这些辛劳,这几年已经被人渐渐的遗忘,而嘉元帝因为倾城公主而对太后几次顶撞,更加让太后心里有些“儿大不由娘”的悲凉。

    此刻听白老太太说起这些,太后突然觉得,自己的生活,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没有倾城公主,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了。

    憋在心里的话,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,太后回头看了一眼落后几步远远跟着的内侍和宫婢,方轻声埋怨道:“哀家何曾不希望一切都和和美美的?可如今你也瞧见了,倾城公主全然罔顾祖宗颜面,做出了这样恬不知耻的事,皇上却一味的顾惜兄妹亲情,就这般纵容着她,御书房的书案上,不知堆了多少谏言的折子,再这样下去,皇家的脸面,都要让她丢尽了。”

    提起倾城公主,太后一脸的厌恶。

    白老太太犹豫了一下,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我听了些市井传言,若是错了,还望太后勿怪。”

    太后不以为然的点了点头,白老太太迟疑着说道:“我听闻,倾城公主有意索要封地?”

    这事如今早已算不上是什么秘密,京城里大街小巷上的茶楼酒肆都在纷传,甚至还有人将太后如何辱骂倾城公主,而倾城公主又是如何搬出了先帝和柔贵妃来要挟都说的一清二楚,仿若亲眼瞧见的一般。

    太后面色一黯,话语中不自禁的就带出了几分狠厉,“在皇上和哀家的眼皮子底下,她都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,倘若去了封地,还不是为所欲为了?到时候,莫说先帝,便是哀家的脸也要被她给丢尽了,百年后,哀家还有何颜面去见先帝和列祖列宗?”

    白老太太笑着摇了摇头,“太后此言差矣。”

    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,便是皇家的女儿也是一样。萧家那位少将军英年早逝,皇上和太后怜惜倾城公主,三番五次派特使诏她进宫,可她不情不愿的,惦念着漠北公主府的那些人不愿前来,如今来了,却又几次将太后气病,外头的人什么话不说?只这一条,公主便有违孝道。再说了,皇室可不止她一个公主,旁的那些公主,可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呢。不说远的,只温熙公主,就是个绝好的表率。”

    温熙公主是先帝时豫嫔的女儿,比倾城公主大几岁,也比她早几年出嫁,嫁给了平山侯世子,后来,平山侯世子因病早亡,只给温熙公主留下了一个女儿。

    那之后,温熙公主独自侍奉公婆,抚养女儿长大,还主动跟平山侯和夫人商议,将世子的爵位给了小叔。

    温熙公主二十岁便守寡,如今已有二十多年,可这么多年了她却一丝怨言都没有,即便是不得已出席宴会,依旧以平山侯府中之人自居,颇得了许多贤名。

    “所以说,即便是丢脸,丢的也是她自己的脸,可牵扯不到太后,抑或是先帝和列祖列宗的身上去。”

    白老太太说的肯定,太后的脸上,渐渐有些松动。

    ...
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