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9章 无题

小说: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作者:见月明字数:5558更新时间 : 2024-05-31 23:21:04
    “女性地位的提高,已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,这不是任何礼法所能逆转的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以这句话作为本次讲课的结尾。

    福清自然不会怀疑他的话,对于这个结论可谓是非常的高兴。

    但高兴归高兴,并不代表她就敢去做点什么。

    恰恰因为她对政治了解比较多,反而更加的束手束脚。

    “但目前的礼法对女子要求非常严格,我若抛头露面恐会引起闲言碎语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鼓励道:“别怕,你是大明长公主,谁敢拿你怎么样?”

    皇帝的姐妹可以封长公主,但封不封全看皇帝的意思。

    以陈景恪的重要性,朱标登基没几天就给福清封了长公主。

    同时受封的还有马皇后生的两个女儿,宁国长公主和安庆长公主。

    福清是唯一非嫡公主而受封长公主的,地位多特殊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而且因为她八面玲珑的性格,在风头上甚至超过了宁国和安庆两位长公主。

    她抛头露面,还真没谁敢当面说三道四。

    当然,背后的闲言碎语肯定不会少,然而……

    “只要我不在乎,爹娘不在乎,太上皇、娘娘和陛下不在乎,任他们说破天又有何妨?”

    福清心头一震,露出深思之色。

    是啊,他都如此支持,我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?

    以我现在的身份,谁敢拿礼法来指责我?

    更何况,我这么做是符合朝廷的政策,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。

    她本就是极为聪慧的女子,一旦破除心中的束缚,脑子顿时就变得灵活起来。

    既然女子地位提高是历史的趋势,那我先行一步,就是引领历史潮流啊。

    未来说不定还能因此千古流芳。

    作为公主、陈景恪的妻子、家,她史书留名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但同样史书留名,占据的位置和分量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谁不想给自己的名字后面,多加几个形容词呢。

    越想她就越是兴奋,但习惯性的保守,又让她有些缺乏自信:

    “我真的可以吗?”

    陈景恪反而没有以为鼓励,而是说道:“可以先从小处着手,帮周王把医学院建立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我和周王在医学界,还是有那么一点地位的,很多人都在期盼着这所医学院建成。”

    “你去帮忙,没人敢说什么。”

    福清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,这两位在医学界,还真是有亿点点小地位呢。

    自己帮忙建立医学院,就算有人看不顺眼,也大概率不敢说三道四。

    别的事情你嘀咕两句也就算了,医学院这事儿你敢置喙,最好祈祷家人永远不生病。

    医学院,确实是她尝试打破礼法束缚的绝佳切入点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她心中的担忧尽去。

    “好,我听你的,明日就去找五哥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见她答应下来也很开心,就说了一些长远计划:

    “你先去那边帮忙,再慢慢将行政管理工作接手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利用管理者的身份,引导他们去研究产科……”

    “就是孕妇体检、生产等方面的事情,降低生产的危险性。”

    “你一个女子,关心这方面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。”

    “别人就算知道了,也不会说什么,反而会认为伱菩萨心肠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再进而将妇产科细分出来,收养一些孤女,从小学习妇产科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的闺蜜小姐妹,有才华家里又不介意她们抛头露面的,也可以邀请过来帮忙。”

    “还可以组建诗社,邀请官宦权贵家的娘子加入进来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加入进来之后做什么,还不是由你说了算?”

    “只要你不带她们做什么惊世骇俗之事,同样没人敢说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等时机成熟,可以开办女子书院……”

    ‘女子无才便是德’这句话,是明末清初才出现的。

    眼下女子的地位虽然很低,却也没到后来那种变态的程度。

    不过即便如此,开办女子书院也有点惊世骇俗了,所以陈景恪才说等时机成熟。

    至于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……相信不会太远了。

    当然,他也不会什么都不做。

    在他的大同世界思想里,就有关于女子地位变化的内容。

    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什么,从人权方面考虑,女子也应该有用多高的地位之类的。

    这就是一句废话。

    而是根据社科研究做出预测,随着时代的变化,女子将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,地位提高是趋势。

    至于卫道士们会怎么想……

    陈景恪表示,管他们去死。

    之后夫妻俩就围坐在一起,畅谈具体该如何操作。

    因为谈的太深入,以至于第二天陈景恪差点起不来床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吃过早饭,福清高高兴兴的去找朱橚,讨论医学院的建设问题。

    陈景恪则留在家里,趁着方孝孺还没来,先拿起幻游记翻看起来。

    这玩意儿他都已经看过好几遍了,对里面的内容早就滚瓜烂熟,实在没啥可看的。

    所以大致翻了一遍就放在了一旁。

    等福清回来,直接拿去出版发行吧。

    已经出过好几部书,‘景清居士’这個笔名,在大明界可是响当当的存在。

    以至于不少人冒充这个名字发表自己的作品。

    尤其是驸马传系列,据说现在不论是谁写的话本,都会挂在景清居士名下。

    颇有点前世盗版黄皮书系列‘黄易作品’的架势。

    这些假冒作品里,有些纯属狗屁不通,但还真有不少佳作。

    有时候陈景恪都在想,未来的史学家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时候,会不会头大的想杀人。

    虽然景清居士这个笔名,在某些地方已经有些败坏。

    但各大书商心里都清楚,洛阳城那位才是这个笔名真正的主人。

    再加上福清几次出书,早就有成熟的宣发渠道。

    所以倒也不用担心会被别人误会假冒之类的。

    不过可以想到的是,幻游记出版后,景清居士这个名字将会重新打响。

    必然会有一大波挂羊头卖狗肉的盗版书出现。

    到时候估计又要不少人骂娘了。

    刚将这本书翻完,方孝孺就带着叶云流等人出现。

    都是老熟人了,双方也没有多客套,简单见过礼就各自落座。

    今天他们要讨论的是最后一篇的内容,也是方学唯物论的总结篇。

    这几个月来,两人从第一篇开始分析讨论,今天终于即将完成最后的收尾。

    所以大家都有些兴奋。

    陈景恪自己也很高兴,这次交流相当于是,方孝孺从头帮他梳理了知识体系。

    不但让他零碎的唯物学知识正式形成系统,还对华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
    不只是华夏文化里的唯物部分,唯心部分也同样有了深入了解。

    毕竟,想研究唯物就要同时了解唯心,如此才能更加辩证的看待唯物思想。

    事实上,中国古典哲学是没有唯物和唯心之分的。

    同一套思想体系,可以同时包含唯物和唯心两种思想。

    关键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,竟然能做到相互论证,没有丝毫的冲突。

    只能说,华夏文化在包容这一块的属性,是直接拉满了。

    陈景恪和方孝孺将华夏思想里,关于唯物论的方面单独拿出来,其实算是一种片面化。

    这也不能怪他们,儒家从理学开始,就在唯心论道路上狂飙猛进了。

    他们也只能跟着去做。

    不过问题不大,都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一家独大往往会妖魔化,两种思想碰撞,才能迸发出更璀璨的火花。

    总之,在方孝孺的帮助下,陈景恪终于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。

    当这套知识体系成型,原本困扰他的大同思想瓶颈也被打破。

    前路一片坦途。

    对于方孝孺来说,他的收获也同样巨大。

    通过和陈景恪的交流,成功把唯物学的学习门槛降低。

    唯物学思想方面,也更加的完善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对很多内容的解析更加深入。

    不少地方,根据陈景恪的思想,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辩证看法。

    哲学本身就是人对宇宙的解析,是阶段性的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理解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。

    就好像,我们追求出人头地,也同样欣赏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。

    在同一本书里,对同一个问题,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。

    尤其是华夏思想,更是天生自带辩证属性。

    唯物唯心都能完美的放在一起,更何况是同属唯物思想下的两种不同观点。

    而且,陈景恪的很多想法,也给了他启发,让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。

    对他来说,这才是最大的收获。

    作为旁听者,叶云流等人可谓是收获良多,对华夏文化对唯物学,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。

    以前他们只能照本宣科,现在属于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。

    即便是脱离了课本,也能将唯物学讲的头头是道。

    为以后宣扬唯物学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而且,亲眼目睹两个学者的思想碰撞,更是让他们叹为观止。

    尤其是陈景恪的学识,一再刷新他们对天才的认知。

    也让他们完全生不起一点骄傲之心。

    探讨结束之后,方孝孺没有如往常一般离开,而是大笑道:

    “哈哈……我就知道,景恪不会让我失望的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也欣喜的道:“多谢方兄相助,我亦有豁然开朗之感。”

    说罢,两人相视大笑。

    叶云流等人也非常激动,连忙将这一幕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日后整理成册,这就是传世经典啊。

    取个什么名字好呢?方子与陈子?

    不过不着急。

    以后这两位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,多记录一点再说。

    这一刻,叶云流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。

    方孝孺没有理会弟子的想法,笑过之后他郑重的说道:

    “请允许我将你的名字,写在我的名字前边。”

    陈景恪摇摇头说道:“写在序言里即可……不用客气,因为我也写了一本书,需要你的帮助。”

    “到时我也会将你写在我的书的序言里。”

    方孝孺早就知道他弄了一套自己的思想,是需要保密的那种。

    所以尽管很好奇,却从未追问过。

    此时见他如此说,也就没有多说什么:“如此也好。”

    叶云流等人听闻此言,也非常的兴奋。

    还以为论道要结束了,没想到竟然还有下一轮?

    然而马上他们就知道,自己高兴的太早了。

    又谈了一会儿之后,方孝孺就带他们离开了,压根就没有聊陈景恪的书。

    而且回到书院之后,他就将所有人都叫过来。

    吩咐那十名学者,抓紧时间将完善后的唯物学整理成册,然后传授给大家。

    今年是来不及了,明年初他将会带领大家正式宣扬唯物学思想。

    大家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,也不敢有意见。

    只是第二天,方孝孺就自己一人出发去了陈景恪家中,连叶云流都没有带。

    这让众人非常失望。

    不过倒也没有抱怨什么,免费让他们听几个月的论道,已经是天大的恩赐。

    再奢求更多,那就是不知足了。

    叶云流比别人还多了一重惆怅,昨天刚说要记录两人的论道过程,今天就被嫌弃了。

    创业未半而中道被嫌弃,悲。

    另一边,陈景恪在方孝孺离开后,也去了一趟宫里。

    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告诉朱标等人,潜台词就是,最近我要闭关没事儿别来打扰我。

    众人自然也都知道大同思想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或者说,在陈景恪的影响下,核心阶层都已经知道了,思想对于一个政治群体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大明想要真正跳出前人画下的框架,必须要有一套更加先进的思想做指导。

    而这套思想是什么样子的,众人都一致认为,陈景恪是最为了解的那个人。

    如果他做不到,别人就更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也一直在关注着陈景恪的进展。

    他陷入瓶颈之事,众人也知道却无能为力。

    关键这事儿需要保密,不能被别人知道,这才是最麻烦的。

    只能寄希望于他自己找到突破的方法。

    方孝孺的加入,让大家轻松了不少。

    眼下陈景恪决定闭关,就意味着他完成了积累,大家都对此充满了期待。

    朱标马上就准了他的假期,让他不用操心政务,安心完善大同思想。

    从宫里出来,陈景恪又去了一趟书院。

    不过在这里他并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叮嘱大家好好学习,不要操心外面的事情。

    之后就回到家中等待方孝孺的到来。

    第二天,方孝孺如约而至。

    两人依然没有客套,陈景恪开门见山的道:

    “还记得当初你决定游历天下时,我给你说的那两个词吗?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