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小说网 > 仙侠版水浒 >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局已定
加入书架推荐本书

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局已定

小说:仙侠版水浒作者:任鸟飞字数:5470更新时间 : 2024-06-13 20:27:20
    …

    赵桓出城前,很担心,他离开后,会被谋朝篡位,或者他父亲赵佶复辟。

    因此,赵桓特意下了一道圣旨:“大元皇帝必要朕出,以江山社稷计、以全城生灵计,义亲往与大元皇帝议和。咨尔众庶,咸体朕意,切务安静,无致惊扰。恐或误事,故兹诏示,各令知悉。”

    赵桓以此告诉内城中的军民,自己是为了他们去跟江鸿飞议和的,并且暗示江鸿飞只认自己这个皇帝。

    安排好一切,赵桓才留下张叔夜和曹辅帮他守着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,在何栗、孙傅、陈过庭等宰执大臣的随同下前往青城。

    早就得到相关禀报的江鸿飞,派林冲和徐宁率领三千精骑“护卫”赵桓一行。

    见此,赵桓的心中就是一紧!他有些害怕,想要退缩!

    看出赵桓心思的陈过庭,赶紧给赵桓介绍林冲和徐宁:“陛下,这位乃林节度使,这位乃徐节度使,他二人,一人曾是我大宋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,一人曾是我大宋禁军金枪班教师……”

    接着,陈过庭便简明扼要地将林冲和徐宁遭到高俅陷害一事跟赵桓说了。

    赵桓听罢,义愤填膺地说:“上皇信重奸臣,致两位将军被害,朕十分惭愧,只恨那时不是朕当政,不能为二位将军沉冤昭雪。”

    对于赵桓所说的,林冲只是笑笑,说道:“无妨,若非如此,也无我二人今日。”

    在赵宋王朝时,林冲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教头,如今他可是正三品的节度使,一方大将,关键,江鸿飞已经有大一统之势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林冲哪有可能理会有如丧家之犬一般的赵桓的几句言语上的拉拢?

    而徐宁,更是连客气的话都懒得说,他直截了当地说:“还请陛下上路罢。”

    本来赵桓就很害怕,徐宁还这么说,赵桓立时就更害怕了。

    然而,如今这种形势下,赵桓就是再害怕,也必须得去见江鸿飞了,不然林冲和徐宁以及他们手下这三千精骑,绑都能将他们绑去见江鸿飞。

    所以赵桓只能硬着头皮跟林冲和徐宁走。

    路上,赵桓见林冲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,八尺长短身材,好一个英雄大汉;再看徐宁,六尺五六长身体,团团的一个白脸,三牙细黑髭髯,十分腰细膀阔,也是英勇不凡。

    赵桓忍不住去想:“这样的两员良将,竟因上皇昏庸,任用高俅这样的奸臣,而成为江衍手下的大将,此消彼长,难怪我大宋有今日。”

    赵桓甚至在想:“若朕早登基数年,必不至如此。”

    这一路上,赵桓所见,全都是大元军的军寨和来来往往的大元骑兵,其中一些,肤白、色目,明显不是汉人。

    有去过辽国的宋臣,见赵桓看这些色目人,说:“他们应是契丹人,祖上可能有西域血脉。”

    赵桓用心数了数,单是他看到的大元骑兵,就不下五万。

    赵桓心想:“吴用言,京畿到处皆是大元铁骑,诚不骗我也。”

    一個多时辰后,赵桓君臣来到了青城。

    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天,赵玉盘等帝姬、宗姬,肯定全军覆灭了。

    此时,已经胜利在握的江鸿飞,难得有闲情雅致,竟然跟赵玉盘等帝姬、宗姬玩起了《狼人杀》。

    见吴用回来了,正准备“杀”赵福金的江鸿飞,心知肯定是赵桓君臣到了。

    江鸿飞想了想,然后冲吴用挥了挥手。

    吴用立马会意,江鸿飞不想见赵桓。

    吴用随后退出斋宫,让人给赵桓君臣安排住处。

    见此,赵桓君臣慌了!

    赵桓已经亲自来见江鸿飞了,江鸿飞作为胜利一方,不亲自迎接赵桓也就算了,怎么见都不见赵桓一面?这可太有失礼数了。

    赵桓君臣躲进吴用给他们安排的小房中商量一阵,猜测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没带降表过来,江鸿飞才是这样冷淡的态度。

    赵桓觉得有道理,降表是两个国家战争最终胜负的书面证明,也是战胜国向战败国索要战争赔款的重要依据,他不上交降表,江鸿飞对他怎么可能有好态度?

    事实上,赵桓君臣不是不知道,他们该代表赵宋王朝给大元帝国上降表。

    可赵桓总不想承认他已经输了这场战争,还幻想着有一天奇迹能出现,让他反败为胜。

    这才把这件事一直拖到了现在。

    如今,江鸿飞连见都不见赵桓,赵桓终于面对现实,觉得这事不能再拖延下去了。

    可是,起草降表这种事,向来都是费力不讨好,古往今来,有太多太多的人,都是因为起草降表,后来被清算,甚至遗臭万年。

    所以,一众宋臣全都在推脱,谁都不愿意起草降表,不肯背这口黑锅。

    最后,在赵桓的脸气得铁青的情况下,孙觌挺身而出,写了第一版降表,何栗、孙傅等人又帮忙修改了一番。

    可让赵桓君臣忧心忡忡的是,虽然吴用帮他们将降表递上去了,可江鸿飞除了派韩昉和高庆裔来帮着赵桓君臣修改降表以外,再没有其它动作,更没有见赵桓。

    这让赵桓君臣越发地忐忑不安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与此同时,赵构又收到了一封赵桓给他的诏书。

    在这封诏书中,赵桓让赵构立即起兵去勤王救驾。

    来送信的刘定,告诉赵构等人,郭京误国,汴梁城已破,城中的所有皇室和宗室都成了瓮中之鳖。

    赵构立即急召耿南仲、汪伯彦等人研究对策。

    经过研究,赵构等人很快便定下,成立大元帅府,赵构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,汪伯彦和宗泽担任副元帅。

    为了增加他自己的权柄,赵构特意穿上了赵桓赐给他的绯衣,并戴上了赵桓赐给他的玉带。

    耿南仲则在一旁给赵构背书说:“此绯衣、玉带乃太上之物,去岁太上禅位与陛下之时,从身上解下赐予陛下,今陛下又将此绯衣、玉带赐给康王。”

    听耿南仲这么说,大元帅府的人哪还能不明白,这是赵构成为赵桓的接班人,赵宋王朝的新皇帝的节奏?

    当然,也有人觉得,赵构、耿南仲、汪伯彦等人是不是太急了?虽说汴梁城已破,可那里的事毕竟还没有定论,要是大元军只是随便抢点钱财、女人就走呢?到那时,他们不就成了谋朝篡位?

    只有主导这一切的耿南仲知道,赵桓根本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,而江鸿飞势必要冲着大一统使劲,绝不会干妇人之仁的事的,所以,汴梁城里的人肯定全完了,赵宋王朝还能不能存在,只能看赵构行不行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韩昉是辽臣,高庆裔是渤海人,他们都对赵宋王朝没有好感。

    关键,降表这种事,兹事体大,绝不能马虎,他们也不敢耽误大元帝国的大事。

    所以,韩昉和高庆裔接手监督赵桓君臣写降表一事后,便在吴用的指挥下,给赵桓君臣列了个大纲,让他们写清楚,赵宋王朝的弊政、花石纲、西城所,错在何方,根在何处,再写清楚,赵桓登基的这不到一年时间,反复撕毁和约,总是战和不定,错在哪,根在哪,不给赵宋王朝留一点遮羞布。

    人在屋檐下,哪能不低头?

    在赵桓的命令下,孙觌根据大元帝国方面的要求,又重新起草了一份降表。

    接着,韩昉和高庆裔让赵桓君臣改了十几次。

    后来,韩昉亲自动手帮赵桓君臣又改了一次。

    拿到礼部了之后,礼部的官员再修改了一番。

    最后拿给江鸿飞看时,江鸿飞亲自将降表中的“大元皇帝”前面的“大元”两个字勾掉,又将“大宋皇帝”四个字给勾掉,使这份降表中只有一个皇帝,那就是他江鸿飞。

    这也昭示着江鸿飞现在已经不加掩饰的野心。

    这份降表拿给赵桓看后,赵桓一字未动,很痛快地就表示,他们赵宋王朝完全同意。

    三天后,大元帝国在斋宫前举办了受降仪式。

    这是江鸿飞和赵桓第一次见面。

    赵桓没想到,已经三十大多的江鸿飞,这么年轻,看起来,似乎也比他大不了多少。

    而江鸿飞则感叹,要不是赵佶头脑一热将皇位匆匆传给愚蠢至极的赵桓,自己肯定没那么容易重创赵宋王朝。

    这么说吧。

    赵佶是有骄奢淫逸、好大喜功等等毛病,但至少赵佶没那么蠢,而且有人味,还真的很有才华,甚至可以说,赵佶主张收复燕云十六州,也不能全都算错,因为这的确是赵宋王朝离收复燕云十六州最近的一次,公平公正的说,赵佶的时机选得其实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只不过,赵佶太能折腾了,将赵宋王朝的底子都给折腾空了,才让赵佶空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良机,却没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实力,再加上赵佶的运气也差了一点,在这个良机到来的时候,在东南地区爆发了起义,打乱了赵佶的所有计划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还是就像章惇给赵佶的评价:赵佶轻佻,不可君天下;也像脱脱给赵佶的评价:赵佶诸事皆能,独不能为君耳!

    而赵桓,真是一点可取的地方都没有。

    套用对他的总结:他在位才短短几个月时间,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。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者,则是耿南仲、吴敏、徐处仁、种师道、唐恪、何栗等人。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被赵桓采纳,而一些重要的误国之谋却又被赵桓采纳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赵桓无论是在历史上,还是在这一世,他落得这样的下场,一点都不值得可怜,只能说,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

    赵桓还算有败者的觉悟,他不仅主动向江鸿飞行跪拜之礼,尊称江鸿飞为“皇帝陛下”,还主动念了降表,给人一种他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的感觉。

    当然,实际上,赵桓在忍,他想学勾践,他在卧薪尝胆。

    不少宋臣,见到这一幕,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。

    还有一些宋臣,则是唏嘘不已。

    其实,事到如今,只要不是蠢人,全都能看出来,在这次改变元宋两朝命运的大对决中,赵宋王朝的一众大臣固然有错,但赵宋王朝之所以会落到这般田地,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赵桓这个赵宋王朝的皇帝、最高决策人身上。

    要不是赵桓始终战和不定,在战与和之间总是反反复复,不能识别忠诚良将给他献的良策,尽去采纳那些愚蠢的策略,还愚蠢至极的自废武功,他们这些人和赵宋王朝肯定不会落到这个凄惨的地步。

    江鸿飞并没有趁机奚落赵桓,既然赵桓想演,那江鸿飞就陪着他演好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,江鸿飞绝口不提放赵桓君臣回汴梁城一事,而是派吴用先跟赵桓索要两万匹灵马。

    想要赶紧回汴梁城的赵桓,满口答应,接着在第一时间命人回城,向开封府尹王时雍传达诏令:“内城中的所有马匹限三日内交赴开封府;隐留者,全家并行军法;告者,赏灵钱三千缗。”

    于是,自御马以下,开封府共收到九千余匹灵马,甚至连宫中内侍班直禁军的灵马,也全都交纳了出去。

    收到这九千余匹灵马了之后,王时雍、徐秉哲等人在第一时间将这九千余匹灵马全都给大元军送了过来。

    其实,交出灵马,意味着什么,这些班直禁军十分清楚。

    所以,在交出灵马时,这些班直禁军全都长吁短叹。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从这以后,内城中的士大夫们,有的跨驴乘轿,有的徒步而行,内城中,连一匹灵马都没有了。

    将内城中的灵马全都控制起来了之后,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以及内城中的官吏军民,彻底丧失了突围出京的可能,皆成了瓮中之鳖,插翅难飞。

    接下来,吴用又代表江鸿飞跟赵桓君臣索要城中的兵甲。

    吴用给出的理由是,这些兵器藏匿于民间,很容易造成汴梁城内乱,不利于汴梁城恢复秩序。

    没错。

    江鸿飞君臣就是担心,内城中的人还有一战之力。

    此时,汴梁城中至少有上百万件兵甲。

    而且这些兵甲中的很大一部分,是在汴梁城被攻破时,被宋军抛弃在了内城中的大街小巷上,让城中的百姓捡回家中,还有一些是,何栗以赵宋朝廷名义分发给城中居民,准备巷战所用的。

    总之,这些兵甲目前在不受控制的人手上。

    万一有人想要反抗,这些兵甲可是能给大元军造成不小的伤害。

    这种事不能不防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江鸿飞准备要汴梁城的情况下。

    马匹都交了,赵桓还能差几百万件兵甲?

    很快,赵桓便下令,让王时雍、徐秉哲等人将内城中的兵甲全都收集起来,送来交给大元军。

    开封府在第一时间张榜公告,令市民限期交纳所藏兵甲,期满不交者依军法处置。

    市民们都知道这是江鸿飞的命令,谁敢违抗?

    而且,不交这些兵甲,大元军就不会撤,没准还有杀身之祸。

    所以内城中的人陆续将兵器交来。

    结果,各种兵甲琳琅满目,堆积如山。

    开封府赶紧组织人力,用车辇运,用民夫挑,经过数日,才将这些兵甲全都送到了大元军营当中。

    就这,江鸿飞君臣还不满意。

    在吴用的暗示下,后来赵桓令宋军将他们自己用的兵甲也全都交了出来。

    至此,汴梁城中的人,彻底成了江鸿飞砧板上的鱼肉,而赵桓君臣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他们已经落入江鸿飞君臣的预谋中,不可自拔。他们还以为大事已决,沉浸在议和成功的幻梦里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