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小说网 > 抗清 > 第75章 复天下
加入书架推荐本书

第75章 复天下

小说:抗清作者:傲骨铁心字数:2953更新时间 : 2023-11-11 22:39:28
    七月的悬嶴岛,很像后世的度假岛。

    佛卧波涛、双龟巡海,海天一色,景色怡人的很。

    清晨更是清凉无比,海风吹拂之下,恍若这世上再无烦心事般,只叫人心胸开阔,恨不得对着东海的龙王吼上几嗓子,亦或唱上一曲傲气傲笑万重浪,看那红日有多亮。

    王五却是无心欣赏美景,此刻的他正望着面前的十七座新坟,久久不愿离开。

    沙场征战不可能不死人,决意抗清以来,王五早做好牺牲准备,也见多死人。

    但当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,内心难免伤感万分。

    尤其是这些离去的人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好汉子,是未来兴兵灭清的种子,这就更让他难过了。

    赵一柱,齐阿三、张安全、宋三郎、马五、麦冬

    一个個活蹦乱跳的人,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,全变成阵亡名单中冰冷的名字。

    没有遗言,没有亲人。

    以致于王五都不知道如何弥补他们。

    柳如是母女提着一篮纸钱在每座坟上洒了些。

    纸钱并不是纸钱,而是柳如是同张尚书要来些纸张仿照纸钱式样剪下的。

    权作心意。

    人死,不能没有纸钱。

    这是汉人千年习俗。

    看着那坟头上飘落的纸线,王五没来由想到前世那位元帅的诗句:“后死诸君多努力,捷报飞来当纸钱。”

    不禁微叹一声,心头更加沉重。

    岛上条件有限,没有酒水,使王五想给这帮死去弟兄敬一碗酒都不成。

    只能默默将这些牺牲的弟兄铭记于心,将来若能光复燕京便于那山海关设灵祭祀,以为千秋万代。

    忽上前对着眼前的十七座新坟磕首三拜。

    这个举动看的众人都是一怔。

    王五未多想,起身之后便令众人随他去张尚书处。

    曹迪威这时过来将那陈铁头介绍了下,言语间倒是想让头留下此人,因为他觉得这个家伙很能打。

    所以杀了未免可惜,放了也是可惜。

    王五听后点了点头,叫来陈铁头问对方可愿追随自己去荆州,若不愿追随他可以将其放了,找条船送其回定海。

    未想这陈铁头却是干净利索道:“荆州离我老家不远,我离家也有十多年了,正好回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这回答让王五怔了一下。

    陈铁头倒是坦然:“我若不降,你还能真放我不成?”

    王五朝对方看了看,淡淡道:“那你就跟着我。”

    并没有说自己说话从不食言,因为他也起了惜才之念。

    这陈世凯算是水陆两栖人才,陆战在行、水战也通,正好留在身边帮忙。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陈铁头也是干脆,只还是问了一句:“将军将来是复明还是另有它图?”

    是否复明,王五真不在意。

    明室只不过是一面旗帜,需要时就打,不需要时就不打。

    从当前形势来看,明室这面大旗于西山根据地三位老帅们,于这海岛张尚书都很重要,但对王五却不重要,对天下人也不重要,否则他不会以荆州为条件强迫穆里玛、张长庚对他“招降”。

    因为,人心在清。

    没有百姓的支持,地不足一县,兵不足一万,无钱无粮无兵源的明军根本没有翻盘的可能。

    王五可以选择同三位老帅一起殉国,为后人留下一段唏嘘的悲壮故事。

    但这样做,他就白来了。

    所以,他选择隐忍,哪怕为此背负失节的骂名。

    从将来形势看,明室这面大旗于反清也没有作用。

    不管是吴三桂还是耿精忠,又或尚之信,全是以“兵强马壮者为天子”这一理念为奋斗纲领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吴三桂早死,周室也必定取代明室成为清王朝的埋葬者。

    明室这面大旗于吴三桂等人而言,有更好,没有也无所谓。

    大抵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作用。

    因此,王五不考虑将来打明室这面大旗,他想瓜分吴三桂的产业独领一帜与清廷打到底。

    毕竟,吴三桂死时,不管是湖南战场还是四川战场、江西战场、湖北战场,吴军都是占压倒性优势的。

    可谓重兵云集,强将如云。

    吴三桂不死,谁敢说半壁江山的人心不在他这个三姓家奴身上,谁又敢说康熙不会收拾东西出关。

    一切历史,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。

    成王败寇而矣。

    再者韩王已说正衣冠、复燕京为社稷共主,如此更是没有必要自寻麻烦将明室捧在头上。

    若要打明室招牌,其实也有余姚的王先生可用。

    王五没动这小子,就是怕这个胆小如鼠的朱三太子再吓的搬家躲其它地方去。

    他不会当着柳如是母女面说自己没有复明的念头,人河东君同亡夫钱谦益为复明事业奋斗了二十年。

    也不会说自己是为复明而活着。

    曹迪威说的明白,这个陈世凯是对永历寒心这才降的清,也就是说对方根本无意复明。

    故而,王五给出答案,很简单的三个字——“复天下。”

    “复天下?”

    陈铁头书读的不多,也没听过顾炎武的亡国亡天下论,因而不解这“复天下”是何意。

    王五也没有时间为之解释,罗子木过来了,说张尚书请他过去。

    昨日一战,清军损失惨重,除走脱百余人外大部被明军歼灭,明军自身损失也大。

    这点从王五随行亲兵阵亡一半便能看出。

    五月明清双方在东西福山大战了一场,张部遭清军重创,兵员由近三千人减员到不足千人,加之昨日突袭措手不及,因而岛上明军现在连同伤员在内总数不到五百。

    基本上同全军覆没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因为,明军没有任何补充,损失一个少一个。

    清军那边损失一万立即就能补充一万,双方的底子根本不是一个量级。

    当务之急明军要马上转移,悬嶴岛已经暴露,虽然围剿清军惨败,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清军杀过来。

    为此,王五真心建议张尚书能随他去荆州,但这意味张尚书得同他王五一样隐忍剃发。

    显然,张尚书不可能这么做。

    于是王五又建议可由他派人护送张尚书去西山同韩王他们会合。

    这个建议张煌言并没有立即拒绝,只说需要同部下商量。

    因而路上王五问罗子木张尚书可有决定。

    罗子木却摇头说张尚书不会去西山的,因为尚书大人在海上已经坚持二十年,屡败屡战,义军无数次被打散,又无数次被尚书重建。

    因此,尚书大人怕是宁可死在海上也不会去西山。

    王五听后犹豫了下,试探性对罗子木道:“参军何不劝说本兵去延平王处?”

    “延平王处?”

    罗子木眉头微皱,考虑此事可行性。

    王五没有再言,让罗子木自己思考。

    之所以要劝张煌言去台湾,是因为他不希望几年后耿精忠起兵北上时,郑经依如原时空般在耿精忠背后捅刀子。

    若说世上还有谁能纠正郑经的鼠目寸光,恐怕只有兵部尚书张煌言了。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