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1章 如何收服

小说:大明:开局摊牌穿越者,老朱懵了作者:引火松果字数:4827更新时间 : 2024-06-11 00:04:45
    黎季犛确实是有底气的。安南国受华夏影响,一样推崇“天、地、君、亲、师”。那位周王朱肃开设书院,想来是欲以“师”的这一层关系拉拢安南士族,使得安南士族对大明更为亲密而已。

    与他的目的并不冲突。

    他的目的,是想要借助新学,实现自己的威望上涨,并没有想过要和大明作对。甚至想要更加讨好大明,以使他以后的行动,获得宗主国大明的支持……故而在某种程度上,朱肃拉拢安南士族的举动,于他而言也有益处。

    连普通的士族,大明都要拉拢。他黎季犛身为安南的权臣,若是对大明展示恭顺,还怕大明不会报以善意吗?

    想了想,他开口吩咐道:“你去,将澄儿、苍儿唤来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家奴领命退下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两位少年人来到了黎季犛的书房,二人对黎季犛齐施一礼,二人齐声开口道:“父亲,您唤我们?”

    此二人,正是黎季犛膝下的两个儿子,长子黎澄,与次子黎苍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黎季犛双手背于背后,他仔细端详着自己的长子和次子,而后道:“澄儿、苍儿。”

    “大明的周王殿下,如今正在我大越开坛授徒。”

    “为父希望,你二人能前往武曲,拜那位周王殿下为师。”

    二人皆是一惊,黎澄下意识的道:“父亲,孩儿于大明新学并无天赋,这拜师之事……”

    黎季犛双眉一挑,面上立刻显出不耐,斥道:“为父已有安排,岂容你胡闹?”

    “什么并无天赋,不过是心不在此……只要专心致志,何愁不能学成?”

    “……是。”黎澄有些惶恐的退了回去。

    “父亲。”黎苍恭顺的道:“您是希望,我与兄长成为周王之门生?”

    “非止门生,最好,你们要努力成为周王之弟子。”黎季犛道。

    “弟子”与“门生”,在古代,都是指老师的学生,看似完全一样,实际不尽相同。

    所谓门生,指的是受到了大儒的观点教诲,且认同某一大儒学问的人。如朱肃开坛授讲,台下那些安南学子,但凡听过他讲课的,只要愿意,都可以自称是“周王门生”。朱肃不一定认识他们,也基本不会有人,因为这个“周王门生”的名头,去卖给他们脸面。

    而弟子则十分不同,古时大儒开坛授课,“教养诸生,常有千数”。这么多的学生,当然不可能同时听讲。大儒们“坐高堂,施绛纱帐,前授生徒,后列女乐,弟子以次相传,鲜有入其室者”。所以后世常用“绛帐”指代老师或者老师讲学之所。这么高雅神圣的地方,当然不可能一千多人都进来听课,只有正儿八经行过拜师礼的,才有资格入室亲耳聆听。这些能够进来亲耳聆听的学生才叫“弟子”,也叫“入室弟子”。

    “入室弟子”与“老师”的联系,就紧密了许多,与老师可以称得上是如同父子一般的关系。当然,“老师”的名望,也将为“弟子”所用,弟子在外行走时,会在一定程度上,被视为是“老师”的代言人。

    “若能蒙这位大明的皇子殿下收为弟子,我黎氏日后,方能更加安泰。”

    黎苍露出了然的神色,对黎季犛道:“既如此,儿子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
    “父亲放心,儿子一定尽全力,博得上国周王殿下的欢心,让他将儿子收为弟子。”

    “孺子可教。”对于这位次子的反应,他颇为满意。他看了一眼长子黎澄,皱着眉道:“你是兄长,当更知晓以我黎氏大局为念。”

    “怎的反还不如你弟弟……此番去往武曲,务要好生行事。”

    “将心思放在正事之上,莫要日日再摆弄你的那些奇技淫巧。”

    “莫要让为父失望!”

    “是……”黎苍耷拉着脑袋。

    “好了,去罢。”黎季犛摆了摆手。黎澄、黎苍二人躬身退出了书房。

    “大明吗……”黎季犛喃喃的想着。

    若这两位儿子,能够通过朱肃的关系,使黎氏获得大明的支持。那自己在暗中,推动这些大越的士族们亲近大明,倒也无妨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想要拉拢士族,我等务必要在明面上,使黎氏认为我等对他们有利无害。”

    武曲港,周王朱肃所居住的别苑之内,朱肃正与三保、李景隆、狗儿等一众亲信,讲述着自己接下来的计划。

    “安南大权已几乎尽付于黎氏之手。我等想要收拢安南士族之心,断然没办法瞒着身为地头蛇的黎氏。”

    “与其如此,不若开诚布公,大张旗鼓的为我大明拉拢安南士族,只要使得黎氏认为如此有利于黎氏,黎氏反而会推波助澜。”

    “为此……我们需要如黎氏所意,襄助他大力推行新学,掌握安南朝政。暗地里,则借黎氏之助,在安南增长我大明威望。”朱肃道。

    众人尽皆点头,以示理解朱肃之所以广而告之要在安南收徒,其中所蕴含的这份深意。

    “不过,黎氏如今在安南,还远称不上一手遮天。”

    “以殿下大明亲王之尊,只要与某一士族交好,那一士族在安南国内必能获得巨大的威望。而今,看中这一点而来到这武曲港的安南士族,可谓比比皆是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若要对这些人视而不见,而去主动亲近黎氏,是否反而会引起黎氏怀疑?”黄观问道。

    “而且,殿下亲近黎氏,想来是想收黎氏子弟为徒。若是如此,日后黎氏若当真在安南行了大不轨之举,殿下岂不是要反受其累?”

    “自是不能主动亲近黎氏。”朱肃回答道。“在黎氏看来,我大明必定要在安南,扶植一个士族势力。以我之意,我等可以先扶持别家,引起黎氏警觉。”

    “我之意,我们先扶持阮家。”朱肃道。

    “阮家?”黄观疑惑道。

    “阮家与黎氏,原先算是同盟。”朱肃言简意赅的介绍道。“其家主阮多方,与黎季犛同为安南大将。黎季犛起势后,阮多方心怀妒忌,虽还未在明面上翻脸,但暗地里,阮家与黎氏已有势同水火之势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黎季犛的隐患,我等可假意拉拢阮氏,使黎季犛焦躁,等其来接触我等,表明愿意顺从我大明之后,我等再襄助黎氏除去阮家……”

    朱肃正说着,李景隆出言打断道:“殿下,若是如此,放任黎氏和阮氏鹬蚌相争,不是更好吗?”

    “黎氏与阮氏鹬蚌相争,与我大明无益。最多,也就是收获一个对大明貌似恭顺的安南朝廷罢了。”朱肃道。“而我大明,要的是收回安南故土,而不只是一個恭顺的附庸国。”

    “黎氏狼子野心,由他一家独大,我大明才好光明正大的克而收之……岂不闻郑伯克段于鄢?”

    “九江知晓了。”李景隆略一思忖,旋即退下。

    “可是……殿下想拉拢安南士族,若日后我大明当真大军压境,他们真会因为今日我等所为,而心向大明吗?”黄观担忧道。

    “安南与我华夏分离日久,纵使黎氏夺权,那些安南士族,想来也会心向安南出身的黎氏……至多,再推举拥立一位陈氏后人。又如何瞩意由我大明取而代之?”

    “殿下所为,只怕会是一场空。”

    他博览群书,通晓历史,自是知道想要让一国士族心向他国,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。纵使此国士族已然腐朽,但终归还是会有几个不愿折节之人。

    如先前大明吞高丽之战,那是韩国公费尽心思,几年经营,这才借叛逆李成桂打散了高丽士族之心……且高丽汉化之深,对华夏之推崇,远非安南可比。

    安南对华夏只是表面归附,实际上在暗地里还自称大越,国主擅自以“皇”自称,这样的国度,哪会轻易认同华夏入主?

    攻灭一国容易,占领一国却难。尤其是安南,老朱要的是郡县其国,而不是像高丽、草原等地那样分封,也不是像帖木儿帝国那样扶持一个由大明操控的傀儡。

    要想收服当地士族之心,更是难上加难。

    “嗯,此事本王自然知晓,故而,拉拢安南士族,也是一个幌子,我意……”

    朱肃话方说一半,外边厢,忽有人进来对朱肃耳语了几句,朱肃大喜,站起身道:“此次便先说到这里。”

    “我需往见一人,下次再议。”

    说完,便起身离开了别苑,来到了一处隐秘的暗室之中。

    让朱肃如此在意的事,如今只有一件。

    黄淮来了。

    “学生黄淮,叩见周王殿下。”

    黄淮是一位面容方正,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青年。他的身形略显矮小削瘦,该是家境并不优越,但却与安南人普遍矮小的身材正好契合。虽然面容平平无奇,但他的一双眼睛,却要比同龄人显得更为平静许多。

    即便是如今到了这远离家乡的异国之地,面容上还有着一路乘船带来的劳顿,但见到身居高位的朱肃,他也是十分平静的对朱肃行礼,礼数之周到,毫无任何一丝的差错。

    朱肃暗自点点头,对于黄淮的心理素质十分的满意。而后坐在他的对面,道:“你既然来此,可是知晓了,本王要伱做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知晓。”黄淮点点头,眼神之中,终于流露出了几分激动,道:“殿下欲要,让学生襄助我大明收复安南故土,复旧唐河山。”

    “需要你一个读书人,隐姓埋名,行内间之事……你可愿意?”朱肃直视着黄淮的眼睛。

    “愿意。”黄淮回答的斩钉截铁。“既是为国,自无贵贱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多人能为家国卧薪尝胆,在敌国恪尽职守,学生亦能。学生读书,读的是春秋大义,却没有读懂,我辈读书人有何处高人一等。”

    “好!”朱肃盛赞一声,看向黄淮的神情已是掩饰不住的满意。不愧是后来的名臣,华夏从来不乏人才,缺少的从来只是伯乐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你便化名范淮,本王会安排你,成为安南的一位范姓商人之子……”

    “当然,这位范姓商人,其实乃是我大明锦衣校尉出身……你可与这位锦衣校尉,好生核对你在安南的‘身世来历’,务必不能出现纰漏。”

    “而后三个月后,本王会在这武曲港,公开征收座下门生,到时,会有一个考试。”

    “本王不会为你徇私,徒露把柄,但你必须要通过考试,成为本王的门生,还要进一步成为本王的‘弟子’……”朱肃嘱咐道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黄淮十分恭敬的答应了。而后才问道:“殿下,商贾之子,是否不太妥帖?”

    “闻说安南此地士族颇为自矜,淮以一介商贾子弟,恐怕很难得到安南士族青眼。”

    朱肃再次赞许的看了黄淮一眼,同为日后的内阁首辅,黄淮的政商,可比解缙要高出太多了。无怪黄淮可以成为数朝老臣,解缙却如同流星,只在历史长河中闪烁了一瞬……

    “无妨。”朱肃向黄淮解释道。他笑得颇为自傲:“本王要的,就是一介商贾子弟,”

    “却能将他们这一群自视甚高的井底之蛙踩在脚下。”

    “你日后,恐怕会遭到许多士族子弟排挤。但,本王要你决不能受其影响,对其屈服。”

    “且,必须要胜过安南的士族子弟,必须在诸多安南士子之中脱颖而出,独占鳌头。”

    “你,可能做到?”

    黄淮思忖稍许,道:“淮,定尽死力。”

    嘴上虽未笃定,眼神里,却是独属于文人的傲然。

    也是,这个年纪的少年人,哪个没有自己的傲骨?

    “好,你且去罢。”朱肃对黄淮道。身为大明日后第一流的文人,朱肃对他胜过安南的腐朽士族子弟,抱有足够的信心。

    他就是要让黄淮,狠狠的打安南那些士族的脸,让一个商贾出身的学子,坦然凌驾于诸多士族子弟之上。

    这必定会激起安南士族子弟的不满与妒忌,再稍加煽风点火一番,很容易就能分化安南士族豪门与寒门学子。

    朱肃从来,没想过拉拢安南士族。他想拉拢的,一直都是安南的寒门而已……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