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9章 大唐故地

小说:大明:开局摊牌穿越者,老朱懵了作者:引火松果字数:4587更新时间 : 2024-06-08 00:13:08
    “这黎季犛,倒也有些手段。”朱肃翻阅着手中的情报,心中想道。

    朱肃在情报中还看到,黎季犛甚至曾经,成功斗败了上一任的安南国主陈日炜,完成了“废立君主”的壮举。

    安南的政局在朱肃看来,简直是乱成一锅粥。大体而言,就是上一任的安南国主陈日炜,并非是安南“太上皇”艺宗的儿子,而是侄子。

    这位大侄子虽然只是“太上皇”手下的傀儡,但也算得上是目光长远的君主,看出了黎季犛的狼子野心,于是便想着干掉黎季犛,且机事不密,被黎季犛给知道了。

    黎季犛虽然权倾朝野,但在“太上皇”陈艺宗眼里,却始终是个纯良忠孝的好臣子。且国主陈日炜并不是这位“太上皇”的儿子,而是侄子,于是黎季犛便向这位“太上皇”进谗,使陈日炜被迫退位。

    而后,更是使人杀掉了陈日炜,而那位“太上皇”陈艺宗,竟然仍旧相信黎季犛,给予黎季犛最大限度的崇信。

    可以说,黎季犛在朝中最大的倚仗,就是这位陈艺宗。

    他之所以着急,想来也是因为陈艺宗年事已高,恐有不测。陈艺宗活着,他才能在这位“上皇”的庇护下随心所欲的排除异己,不用担心世家的反噬。若自己没办法在他死前攥取足够的权力,在陈艺宗死后,自己定然会遭到安南诸多世家,甚至是陈氏的清算。

    而若是攥取到了足够的权力,那么,陈艺宗的死,于他而言反而是好事: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力,挟天子以令安南,甚至直接改朝换代,取陈氏而代之。

    “陈艺宗,陈日炜,世家,大明……”朱肃轻轻敲着桌面,思考着其中,是否有大明暗箱操作的可趁之机。

    “殿下。”屋外,传来了狄猛略带担忧的提醒之声。“已四更天了。明日一早,殿下还需到安南宫中辞行……”

    “噢。竟已四更天了么。”朱肃道,他自己都没想到,自己竟分析情报分析了这么久。

    “确实该歇息了。”朱肃推开门,随后吩咐狄猛:“将屋内的文书统统收好,勿要落下一张。”

    关于从何处入手,他还暂时没有头绪。这些安南的情报,他还需要仔细研读。

    第二日,朱肃入宫向陈艺宗、陈顺宗辞行,两位安南国主盛情挽留,都被朱肃以租界尚有事务未决给推却了。陈艺宗便让黎季犛再送朱肃回租界,黎季犛躬身称是,态度和此前一样,是无可挑剔的恭顺,极为殷切且谦卑的,引着朱肃出了宫门。

    “不知殿下,欲何时开坛讲学?家中族弟季柏,对您分外推崇,下臣家中,亦有颇多不孝子弟,打算奉闻纶音。”黎季犛与朱肃攀谈道。“我安南朝中官吏,亦有许多想要蒙受天朝教化,便是下臣我,也是憧憬天朝新学日久,只恨未能当面领受教导。”

    “开坛讲学么。”朱肃心中暗忖,如何在安南隐晦的灌输对大明有利的思想观念,他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做。故而寻了个理由推却道:“租界仍在营建之中,本王若是讲学收徒,至少也该等租界稍加完工之后。”

    “噢。”黎季犛显得有些失望。对他而言,他是迫不及待的期待,朱肃能够在安南掀起一阵关于新学的热潮,好让他以大明新学为武器,在安南朝堂上排除异己。

    这个速度越快越好,毕竟,作为上皇的陈艺宗年事已高,且,自己对他的蒙蔽,还不知道能持续到什么时候。

    废立君主之后,他已经迫不及待的,想要让黎氏坐上安南国主的宝座了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可否让我黎氏子弟,随殿下您一同前往上国租界?”黎季犛试探着道。“他们皆仰慕殿下已久,殿下不必特意麻烦,想来只是言传身教,亦或者偶尔目睹殿下尊颜,就能使他们获益良多了。”

    看来黎季犛迫不及待的想要和自己、和新学做深度的绑定,关于这一点,朱肃倒也并不反感。毕竟这也是他在安南行事的立身之基,于是便答允道:“黎大人家中子弟如此推崇本王,本王又怎能拒绝?”

    “如不厌弃,便让他们与本王同往罢。”朱肃笑道。“既是黎大人相托,必不至于委屈了他们便是。”

    黎季犛闻言大喜,向朱肃朕重一拜,而后便赶紧吩咐左右,去将那些黎氏子弟带来。很快,便有数辆马车带着几个黎氏的子弟,与朱肃等人汇合。几人一一以师礼拜见了朱肃之后,便加入了朱肃的车队。

    黎季犛出城十里,送朱肃出城,一路上,与朱肃谈笑风生,有意叫行人窥见。看来不用多久,他黎季犛与大明周王相谈甚欢、黎氏子弟随周王车队同往大明租界的传闻,很快就会传遍安南朝野了。

    对黎季犛的小心思,朱肃心知肚明,却恍如未知。

    再次回到租界,在李景隆与南洋舰队官兵的尽心尽力之下,这座租界港口肉眼可见的离完工又更近了几分。虽说城墙尚未合拢,但有些街道、屋舍,已经可以使用。甚至于,临时的码头上,已经开始有客船往来行驶,有了几分络绎不绝之感。

    李景隆再度迎接了朱肃,并负责将那几個黎氏子弟,送完已经建好的屋舍中安居。而后则带着几分神秘的对朱肃道:“五叔,您不在的这几日,却是来了一位老朋友,您可知是谁?”

    “老朋友,是谁?”朱肃奇道。

    “黄观,黄尚宾。”李景隆道。

    “尚宾?他竟来了此处吗?”朱肃又惊又喜。

    黄观黄尚宾,大明考神,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旷世奇才,读书恶魔果实能力者,论学力,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或许也要被他甩出三条街。而这个时代的黄观在前几年随朱肃一起远征身毒、中亚后,就被朱肃留在了身毒。

    身毒土地肥沃,物产丰盛,乃是一处十分适宜给大明供给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宝地。然而,该地局势却宛如一滩烂泥,各大教派在该地肆意肆掠,麻痹民众,民众则麻木不仁,对宗教与军阀的荼毒逆来顺受。

    这地方各色民俗奇葩无比,教派亦多有邪教,若是任由其与大明交往,保不齐就要使大明沾染了些不干净的东西。是以朱肃在身毒时,迫使几家宗教为华夏人设立新种姓“须弥”,凌驾于诸种姓之上,用于掌控、压制诸多身毒军阀和教派领袖。

    击败帖木儿大帝后,朱肃与朱棣更是将黄观、马哈木留在了身毒,黄观负责监督各家教派推行“须弥”种姓,以他的学识,将诸家教义删改成有利于大明、有利于华夏诸族的版本,并以他的知识,在身毒传播新式的宗教教义。

    而马哈木率领蒙古以及鲜卑骑兵,经营着朱肃留下的德里城作为黄观后盾,四下攻伐身毒不臣。但凡有不承认“须弥”种姓的,对大明势力敢有不臣的,皆在其兵锋的攻伐范围之内。在这两人的双管齐下之下,身毒已经有数十个小国成为了大明的朝贡国。

    华夏人在身毒,也成为了凌驾于婆罗门之上的存在。

    朱肃带着黄观前往身毒时,他还是一名有些稚嫩的国子监生。而如今在此处见到黄观,黄观却已经是个面容精干、眼神坚毅的干才能吏了。

    “学生黄观,拜见祭酒大人!”许久未见朱肃,再加之久在异国,黄观神情有些激动,理了理衣襟便一揖下拜,朱肃忙将他搀起,笑道:“而今都做了官了,怎还以学生自居?”

    “尚宾怎会来此?他乡得遇故知,本王实在是喜不自胜啊!”

    “殿下。学生……臣是与几名身毒诸国的使节同赴入贡,因而来此。”黄观道。“身毒诸使,多不通汉文,朝中也鲜有懂得身毒语言的。”

    “臣已有数年不曾归家,身毒如今诸事稳妥,臣便请人向陛下告了假,归家一看,并暂作通译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朱肃点点头,对于这些在外邦任职的官员,朝廷是十分支持他们时常回大明探亲的。

    “殿下又怎会在此处?臣听闻安南新设一租界,便来此处中转……不意竟在此处见到了殿下。”黄观问道。

    对于这位学生,朱肃并不认为有什么好隐瞒的,遂将安南想要延请宋濂、朝中认为安南有所企图、自己代宋濂前来,并顺便拿捏安南设立租界的事对黄观说了。黄观听的仔细,而后道:“如此说来,殿下是准备在此间开坛讲学,以收安南之心么?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只是其间问题颇多,我还未有头绪。”朱肃道。“尚宾你在身毒任事良久,该也知晓,唯有利益动人心,仅凭讲学,并不会让那些安南大族当真心向我大明。”

    “利益的捆绑,定然要高过于学术的捆绑。我们需要的,是与我大明绑定之深,更胜过他黎季犛的势力。”

    “否则,只会徒然为黎氏作嫁。”

    黄观在朱肃的对面皱眉沉思,思忖了一会,抬起头道:“殿下与其拉拢安南士族,不如自己培植一股势力?以这股势力为媒,在安南搅起风浪,如何?”

    “此事我自是想过。”朱肃摇摇头。“新培植一股势力,必然根基不深,无法与旧有势力相提并论。且,世间多有背信弃义之徒,我大明在此地,势力是不如黎季犛的。若其飞黄腾达之后仍旧投奔了黎季犛,我等为之奈何?”

    “殿下是担心培植安南人,他们不会对大明忠诚?”黄观思忖着。“既如此,何不培植忠于我大明之人?”

    “安南离华夏日久,何处去寻忠于我大明之人?”

    “安南人自不太可能忠于我大明。”黄观道。“可若是,是明面上的安南人,实际上却是我大明的人呢?”

    朱肃一怔,脑海中如电光闪过,身体亦前倾了些许,凝重道:“实际上是我大明的人?详细说说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黄观点点头,继续说道:“若臣所料不差,殿下既然来了这安南国,这安南国中,必定早有无数锦衣秘谍潜伏,为殿下探听消息,对么?”

    黄观早年间曾经跟着朱肃出征,知道朱肃喜欢打情报战,喜欢先知己知彼,而后再料敌先机。即便没有锦衣卫,也往往动用商人搜集情报,故而才有此问。

    朱肃已经知道他想说什么,遂说道:“尚宾是想让我,择一混入安南的我大明人扶持,好以安南人的身份,崛起于安南朝堂么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黄观道。“若是如此,我等大可以安排此人投效黎季犛,伺机在黎季犛身边掌控权力。即便立足不稳,也可借着黎氏这棵大树,先站稳脚跟。”

    “黎氏势力壮大,我等所扶持之人势力自然随之壮大。关键时刻,更是可以使其倒戈反正,重创黎氏……”

    朱肃用怪异的眼神看着黄观,这黄观,在身毒究竟是经历了什么。明明早些年,还是个只知道圣人之言的书生。

    几年下来,竟变得如此……阴损。

    论心黑,还得是你们读书人啊。什么倒戈反正,不就是在背后捅黎氏一刀……

    “殿下?”

    “嗯?咳咳。”回过神的朱肃赶紧干咳了几声,旋即收拾了心态,道:“果然是个好计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,黎季犛亦不是什么好相与之人,要想混入黎季犛身边,还要受其信重,为其扶持,只怕并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“此人选,必定要忠于我大明,同时通晓四书五经,知悉人情世故,有变通之才。同时,还得有经世之才,能让黎季犛这样的一国宰辅信任重用的。”

    “寻常人等,无论是锦衣校尉,亦或者是商贾,只怕都难以达成全部的条件。”

    “哪有那版容易,能够寻得这样的人才?”

    黄观笑道:“殿下,臣既说出口来,必是已经有了人选。”

    “臣向殿下推荐一人,以此人之才,必定能襄助殿下,在安南国达成伟业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4xiaoshuo.info。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4xiaoshuo.info